• 评论
合资品牌打响反击战,能否收复市场失地?

合资品牌在华遭遇"生存危机"?市场格局剧变引发行业思考

Stellantis集团高管毕高诚近日发出警示:"西方车企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再无未来'的生存困境。"这一观点引发行业广泛讨论,多家分析机构预测,未来五年或将有多家外资汽车品牌被迫撤离中国市场。面对严峻形势,仍在华运营的外资品牌正积极寻求转型之路。

2025上海车展成为合资品牌展示转型决心的舞台,多家车企纷纷推出搭载中国合作伙伴智能技术的全新车型,以实际行动诠释"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理念。然而市场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能否重获消费者青睐仍是未知数。

市场数据揭示残酷现实:2019年合资品牌尚占据52.6%的市场份额,但到2025年前四个月,这一数字已骤降至25.3%。在豪华品牌下探和中国品牌上攻的双重挤压下,合资阵营出现明显分化。目前菲亚特、Jeep等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而雪铁龙、标致等品牌的市占率也已跌破1%。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仅有16.5%的消费者将合资品牌作为购车首选,但仍有34.3%的潜在用户表示会考虑合资车型。如何转化这部分消费群体,成为合资品牌突围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在头部阵营中仍保持较强竞争力,前几位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82.3%,较2019年提升14.8个百分点。

用户画像分析显示,合资品牌的主要受众集中在31-50岁年龄段,占比达72%。从地域分布看,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接受度更高。这类用户群体普遍具有稳定的家庭结构,82.5%为已婚已育状态,且年收入多在30万元以下,消费观念相对务实。

在购车偏好方面,合资品牌潜在用户更注重性价比,47.8%的受访者将预算定在10-20万元区间。与整体市场相比,他们对SUV的热衷程度略低,但对三厢轿车和MPV显示出更强偏好。生活态度上,近70%的用户将旅游列为主要兴趣爱好。

深入分析发现,品牌积淀和技术实力仍是合资品牌的核心竞争力,70%的消费者将此列为选择主因。在服务需求方面,用户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优惠,对终身免费保养、高性价比售后套餐等传统服务形式接受度较高,但对创新金融方案反应平淡。

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将成为合资品牌在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能否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需求变化,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将决定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目前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合作已迈出重要一步,但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