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杆叫少连杆,不应该叫多连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理想汽车的新产品一直备受瞩目,其销量表现也屡次位居新势力品牌前列。不过,对于笔者而言,理想旗下车型此前并未进入过我的购车备选清单,直到理想i6的出现,才让我对这个品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也是首款让我认真考虑入手的理想车型。
从外观来看,理想i6的设计引人注目。星环灯凸起后,整体造型让人联想到“铁胆火车侠”。正如之前试驾MEGA时所强调的,不应被外界舆论所左右。如今热度回落,MEGA月销量稳定在3000多台,说明产品本身仍获得了市场认可。
车身侧面,“四轮四角”的布局十分突出。对纯电车型而言,将空间最大化留给座舱已是行业共识,但不少车型在设计时需兼顾同平台的混动或增程版本,同时还要考虑消费者对传统车身比例的接受度。要知道,仅取消前格栅这一设计就经历了漫长的市场适应期,更不用说改变整车侧面比例了。
令人意外的是,以增程式车型起家的理想,在纯电平台上能够完全围绕电动化特性进行设计,并融合对空气阻力的极致追求。虽然整体比例可能需要时间适应,但个人认为i6的视觉效果比i8更为协调。
车尾部分,理想i6成为品牌首款配备拖车钩的车型,承重50公斤,拖拽能力达500公斤。更值得肯定的是,针对拖车可能遮挡传感器的问题,理想并未简单关闭辅助驾驶功能,而是推出了拖车模式,支持ACC自适应巡航,提升了高速行驶的便利性。
进入车内前,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仅主驾解锁功能。虽然不少车型已配备此功能,但小米将其与女性用户的安全需求结合,引发了广泛讨论。理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允许用户根据时间和地点自定义解锁模式:例如工作日单位停车时设为仅主驾解锁,周末在家附近则切换为全车解锁。从技术实现来看,这一功能并不复杂,许多车型通过OTA即可升级,但关键在于理想总能先于市场洞察用户潜在需求,并在很多细节上“多想一步”,这种优势往往需要竞争对手等到下一代产品才能跟进。
内饰设计延续了理想一贯的简洁大气风格,选材精致。随处可见的圆形折角与偏暖的色调进一步强化了“移动的家”的温馨氛围。
中控屏幕表现依旧出色,车机系统在智能化和功能丰富度上再次升级,新增了对极空间、小宇宙等更多应用的支持;推出的调音大师功能让新手也能轻松调整音响风格;同时提供多种桌面卡片选择。对于有明确手机互联需求的用户,可选择小米、华为等品牌;若仅考虑车机系统本身,敢于在这一领域与理想正面竞争的品牌屈指可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