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2030年展望:无人驾驶出租车将突破千万辆大关

自动驾驶革命驶入深水区:RoboTaxi商业化元年开启

当特斯拉Model S首次驶下生产线时,恐怕很少有人能预见这场电动化与智能化革命将给汽车产业带来如此深刻的变革。如今,十三年过去,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而无人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自动驾驶出租车正成为行业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近期两份重量级报告为RoboTaxi发展描绘了不同图景。方舟投资创始人Cathie Wood在其《Big Ideas 2025》报告中大胆预测,到2030年全球RoboTaxi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2035年每英里运营成本降至0.25美元,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相比之下,高盛发布的《RoboTaxi》报告则持更谨慎态度,预计中国2030年RoboTaxi数量约50万辆,并预测一线城市最早将于2026年实现毛利转正。

2025年正成为RoboTaxi商业化的重要转折点。全球主要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加快布局:百度萝卜快跑已在15个城市部署超1000辆RoboTaxi,累计完成1100万次出行服务;Waymo运营量突破1000万单,计划将服务扩展至纽约、东京等新市场;特斯拉以Model Y为基础在奥斯汀推出RoboTaxi服务,并计划9月进驻旧金山。与此同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中国企业也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与Uber等出行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方舟投资的报告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将带来"成本革命"。通过移除司机、提高车辆利用率及优化运营效率,预计2035年RoboTaxi每英里成本将降至0.25美元,远低于当前网约车2美元/英里的水平。该报告特别强调特斯拉的优势,认为其海量真实道路数据和纯视觉技术路线将助力其占据60%的RoboTaxi市场份额。

高盛报告则聚焦中国市场,预测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飙升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报告认为,硬件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司机短缺和技术进步将成为主要推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在7月更新报告中上调了预测,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车队规模增至54万辆。

然而,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两大报告对市场规模预测存在数量级差异,反映出对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接受度的不同判断。当前RoboTaxi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盈利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技术路线之争仍在继续,从多传感器融合到纯视觉方案的转变显示技术迭代仍在进行。此外,重大安全事故风险和政策变化都可能影响行业发展进程。

随着2025年成为RoboTaxi商业化元年,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交通革命正在加速。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从示范运营到大规模商用,自动驾驶行业仍需跨越技术、商业和政策的多重障碍。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