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杆叫少连杆,不应该叫多连杆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6月26日,由中国汽车报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以"协同创新,智驱全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汽研总经理刘安民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同比增长23%,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一成绩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已从单纯的出口贸易转向全球化经营的新阶段。他表示,当前零部件企业面临技术壁垒、贸易规则重构等挑战,需要通过产业协同来突破发展瓶颈。
《中国汽车报》总编辑桂俊松强调,随着中国整车企业加速国际化,零部件企业出海已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转变。数据显示,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正逐步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会议同期发布了《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该报告由德国蓓睿适管理咨询公司提供数据支持,覆盖全球350多家供应链企业。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Top100榜单中新上榜3家,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这些企业凭借智能化布局和国际业务拓展实现快速增长。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在解读报告时指出,全球零部件行业呈现三大趋势:头部企业格局稳定,增长主要依靠并购和新兴业务;产业链价值向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新领域转移;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持续提升。他建议中国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银轮股份、亿咖通科技等企业的代表分享了出海经验。银轮股份曹青云表示,国际化人才短缺是当前主要瓶颈;亿咖通科技龚思颖介绍了利用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的实践;中国汽研何力勇提醒企业要重视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
中国机电商品进出口商会孙晓红指出,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超过零部件,这一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她认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零部件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最新评论